今天是

防灾减灾,做好食品安全工作

2020-05-11 10:46:28
     来源: 张兰天  

  灾害的发生往往造成当地水源污染、环境卫生设备破坏、群众居住环境恶劣、人体免疫力低下、食物紧缺等问题,为防止因饮食不安全造成的危害发生,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:

  一、饮水卫生

  地震、泥石流等灾害会导致集中式供水中断,供水设施遭受严重破坏,分散式给水和农村给水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,如水管淤砂、井管错裂等。灾难发生后短期内无法找到适宜的、可供饮用的水源,人们不得不就近饮用各种卫生得不到保障的水,可能造成居民肠道疾病的急剧上升,导致疫情发生,因此,当地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,切实做好灾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。受灾群众安置点要配备必要的饮用水净化处理设施或消毒设施,加强对饮用水的监测检验,保障群众饮水安全。

        防灾减灾,做好食品安全工作

  1、临时性供水

  瓶装水运输方便,水质安全,可首先用来解决应急饮水问题。在道路交通情况允许的条件下,可利用水车送水,并派专人负责,确保水质卫生。

  2、饮用水水源

  清理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地,划出一定范围水源保护区,制止在此区域排放粪便、污水及垃圾,并设专人看管,如果水源地受到破坏或污染严重时,应立即选择新的水源地,建立新的取水口。分散式供水尽可能利用井水为水源。水井水源相对清洁,不易被污染,并且要设有井台、井栏、井盖,井周设有排水沟,水井附近内禁设厕所等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。

防灾减灾,做好食品安全工作

  3、饮水消毒

  饮用水应经高温消毒后饮用。将水煮沸是最直接、最方便、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;另外也可采取消毒剂消毒,加入消毒剂后,放置30 min,检测水的安全指标,符合标准要求后方可饮用。水质情况可通过观色、嗅味、尝味和沉淀等方法简易判定,如果条件允许,可通过专用水质监测设施进行监测,检测项目包括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大肠埃希氏菌、pH值、色度、浑浊度、耗氧量、挥发性酚类、氟化物等。

  二、食品安全

  1、食品安全隐患

  灾区的食品安全一般存在以下隐患:由于食品短缺,群众可能食用被污染或已变质的食品,也可能食用非正常致死的畜禽等,容易造成食物中毒;由于缺乏防护设施,食品易受蚊虫、尘土等污染;由于炊具、餐具缺乏,多人共用餐具和食品容器,如果是集体食堂,做饭人员不注意食品卫生时,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;由于外来食品中可能存在伪劣变质食品,易造成食物中毒。

  2、食品安全措施

  灾区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食品安全监督,对外来食品和当地食品进行监测检查,确保食品安全,同时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,提高灾区群众和工作人员自我防范意识。主要做好以下方面:防蝇、蚊、鼠;食物霉变的工作,预防食物中毒。保持厨房环境和餐用具的清洁卫生;选择新鲜、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;切勿购买和食用腐坏变质、过期或来源不明的食品,切勿使用发芽的马铃薯、野生蘑菇、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食品;冷藏食品烹调前需充分解冻,蔬菜则按照一洗、二浸、三烫、四炒的顺序操作准备处理,彻底加热食品;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品及外购的熟食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,特别是肉、奶、蛋及制品,四季豆、豆浆等应烧熟煮透,烹调后的食品应尽快食用;妥善贮存食品,食品贮存密封容器内,生熟食品分开存放,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,新鲜食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放;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勤洗手,不吃生食,不喝生水。

防灾减灾,做好食品安全工作


文章来源: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博士:张兰天


编辑:河北
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-20050053